青青河边草免费观看西瓜动漫 ,超级yin荡的高中女h文校园 ,绿色椅子在线观看,最近韩国日本免费观看MV

微信
關注官方微信
手機版
華夏小康網  >  小康建設 > 正文

大連理工大學:十年“青馬工程”照亮學子成長路

近日,新疆哈密市伊州區(qū)五堡鎮(zhèn)人民政府黨委委員、大連理工大學畢業(yè)生宋彪,積極準備黨的十九大精神宣傳材料,為再一次入戶走訪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做準備。黨的十九大召開后,這樣的入戶走訪工作已經成為宋彪工作中重要的內容。

“是‘青馬工程’為我種下了為基層、為百姓服務的火種。”宋彪說。

宋彪說的“青馬工程”是“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yǎng)工程”的簡稱。2007年,大連理工大學在團中央啟動實施“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yǎng)工程”后,同步啟動實施“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yǎng)工程”。經過10年的探索與實踐,“青馬工程”逐步發(fā)展成為大連理工大學深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品牌項目,培養(yǎng)了大批優(yōu)秀的“青馬”學員。

十年青馬歷程,青春選擇更加出彩

2008年,經過層層選拔,宋彪正式成為學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yǎng)工程”第二期的學員。每周六上午3個小時的集中理論學習和定期實踐鍛煉,讓宋彪快速成長成熟,堅定了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深刻認同和學習自覺。

他說,專業(yè)學習只決定了他的擇業(yè)領域,然而學校的青馬培養(yǎng)卻決定了他去哪兒工作,為誰工作。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為黨工作,為人民群眾工作成了他的無悔選擇。

本著光榮的“青馬”學員的責任和使命,宋彪在本科畢業(yè)后成為了第十三屆研究生支教團的一名支教老師,赴新疆哈密進行了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

在研究生畢業(yè)后,作為一名地道東北小伙的他,選擇到新疆哈密去工作,服務國家西部戰(zhàn)略。

10年來,大連理工大學“青馬工程”共培養(yǎng)學員500余名。如今,“青馬工程”成為了學校培養(yǎng)高層次優(yōu)秀大學生骨干的重要平臺。

理論鍛造,信仰為青年上好底色

“學理論,講真話,進頭腦”一直是大連理工大學“青馬工程”堅持的重要理念。“青馬工程”將對“青馬”學員的理論鍛造擺在首要位置,將《共產黨宣言》《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馬列理論著作以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作為重要核心課程,通過互動研討的學習方式,引導學員主動學習思辨,從理論源頭上堅定共產主義信仰。

“在加入‘青馬工程’之前,我是個時事愛好者,認為研究時事比理論更有意思,感覺基礎理論尤其是馬列經典理論著作很晦澀,然而成為‘青馬’學員后的第一課便是學習研討《共產黨宣言》,問題導向、自由研討式的學習形式,還有指導老師的從旁指點,讓我深深得入迷了,原著精讀讓我真正了解了科學社會主義的來龍去脈。”第十期“青馬”學員劉明威說。

“青馬工程”三期畢業(yè)學員于貴書,現(xiàn)工作于大連理工大學建設工程學部。他有著兩重身份,一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線的輔導員,同時又是所在的建設工程學部的團委書記。

作為一名地道的工科生,回憶起為什么作這樣的職業(yè)選擇時,于貴書感慨:“‘青馬’學習期間,我體會到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力量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正是這樣的經歷,讓我選擇從事高校輔導員、團干部的工作,承擔起作為一名“青馬”學員的責任。每一次與學生談心談話,每一次帶領學生開展課余理論學習,‘青馬’學習的經歷都讓我在開展這些工作時更加游刃有余,更加自信!”

大連理工大學“青馬工程”突出馬列原著學習的特色,為的就是讓學員多讀經典,多知其所以然,在大學這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為青年學生上好人生底色,堅定共產主義信仰,構筑起牢固的精神支柱。

這樣的理論學習不僅讓學生“愛上”理論,而且讓不少青年學生轉向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專業(yè)學習。李偉便是其中一個。

“青馬工程”第三期學員李偉,本科期間是船舶專業(yè)的一名學生,經過在“青馬工程”的學習培訓,建立起了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濃厚認同與學習興趣,在本科畢業(yè)后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馬克思主義專業(yè)的研究生,投身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研究,并在就業(yè)時堅持學用結合,成為一名政保干部,工作在高校政治保衛(wèi)工作的一線。黨的十九大之后,李偉還加入了學校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團,開展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發(fā)揮好一名“青馬”學員、政保干部的輻射帶動作用。

傳承紅色基因,為青馬烙印大工印記

“‘青馬工程’之所以開展得有聲有色,主要得益于大連理工大學的辦學傳統(tǒng)。”大連理工大學團委書記陸凱坦言。

這一辦學傳統(tǒng),便是大連理工大學的紅色基因。大連理工大學是全國較早開展大學生理論教育的高校。1949年10月,學校開展了為期2個多月的新生入學教育,圍繞革命的人生觀等五個專題對學生進行馬列主義最基本的理論與思想教育。1950年,學校成立政治教研室,1979年成立政治理論教學部,系統(tǒng)對學生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1980年,學校成立了學生思想教育研究室,負責學生的思想品德課。上世紀90年代初,學校團委在團支部廣泛建立馬列學習小組和黨章學習小組。隨后,學校團委又在“兩組”的基礎上建立大學生理論學習社團,以社團組織形式開展更加集中且形式多樣的課余理論學習,培養(yǎng)了大批大學生理論學習骨干,為“青馬工程”的實施提供了直接的土壤。

循著時間軸,便能找到大連理工大學“青馬工程”的思想源頭,也為開展好“青馬工程”提供了厚重基礎。

“青馬工程”的實施是傳承大連理工紅色基因的鮮活體現(xiàn),培養(yǎng)一大批對黨忠誠、信仰堅定、素質突出、作風過硬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正是傳承大連理工紅色基因的題中之意。

近年來,在學校黨委的高度關注和關懷下,學校團委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青馬工程”實施模式,改革學制、導師制、課程體系建設,將培養(yǎng)周期調整為2年,廣泛選聘學校杰出校友擔任成長導師,系統(tǒng)開發(fā)一批核心課程。同時,不斷強化對大學生骨干的分類培養(yǎng),針對大學生骨干特點分設不同培養(yǎng)班級,提升“青馬工程”精細化水平。

“在理想信念的培養(yǎng)上,在理論功底的訓練上,在與時俱進的探索上,在立德樹人的實踐上,在紅色基因的傳承上下功夫,深入實施‘青馬工程’,照亮青年學子成長之路。”2017年,大連理工大學黨委書記王寒松在“青馬工程”十周年座談會上對進一步做好“青馬工程”提出明確要求。

據介紹,面向新時代、新要求,大連理工大學在未來的青馬培養(yǎng)工作中,將緊密圍繞黨對青年的期望和要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將“青馬工程”與不斷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相結合,與傳承學校紅色基因主題教育相結合,不斷提升“青馬工程”的培養(yǎng)質量,不斷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領廣大“青馬”學員在學習實踐中,堅定理想信念,實現(xiàn)青春價值。

編輯: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