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河边草免费观看西瓜动漫 ,超级yin荡的高中女h文校园 ,绿色椅子在线观看,最近韩国日本免费观看MV

微信
關注官方微信
手機版
華夏小康網  >  小康故事 > 正文

她的學生用作文“寫”來了一座橋

一條清澈的小溪,從湘西大山深處的窩棚溪村蜿蜒而過,一座水泥橋,聯通了小溪兩岸,方便了村里孩子們上學,也讓村民能隨時隨地去對岸辦事購物,甚至帶動了整村的脫貧。

這座橋的修建,緣起于村里一位女孩的課堂作文《溪邊住著希望》。女孩名叫杜欣媛,寫這篇作文時,她是湖南省懷化市沅陵縣明溪口鎮(zhèn)芙蓉學校初中三年級學生,她的語文老師杜遠薇,是一名“90后”鄉(xiāng)村教師。

“杜欣媛寫作文,為自己的村莊寫出了一座橋。還有更多學生,他們通過學習給家鄉(xiāng)帶來變化,也改變了自己和家庭的命運,而這就是我們鄉(xiāng)村教師付出的意義吧。”如今已是芙蓉學校副校長的杜遠薇,目睹了很多鄉(xiāng)村孩子通過教育,擁有了不一樣的人生。

一篇作文寫出一座橋

“這篇作文是一篇課堂練習,交上來后,我覺得視角獨特,文字感人,就推薦到沅陵縣政府網發(fā)表,引起大家關注”,杜遠薇介紹,2017年9月,杜欣媛從父母打工的城市轉學回來,在初二插班,成了自己的學生。一開始,杜欣媛非常內向,成績中等偏上,作文也沒有這么突出。

“那時,學校開始推行書香教育,杜欣媛收獲很大。”杜遠薇說,經過近兩年的學習,杜欣媛進步非常明顯,這篇文章是她在初三下學期寫的,當時已臨近中考。

學生寫出好的課堂作文,杜遠薇會幫助他們投稿。“如果能發(fā)表,對孩子們來說會是一個巨大的鼓勵。”為杜欣媛投稿也是如此,“我想讓她知道自己很優(yōu)秀,對中考更有信心。”

只是誰都沒有想到,這篇課堂作文能獲得那么大的反響。

杜欣媛在作文中,講述了放學路上遇到大雨后,溪水的上漲和自己的焦急,“溪水一點一點地變黃,我的心中不免焦急起來”“‘不要漲水,不要漲水,不要漲水’……我不停地祈禱”“溪水由黃而渾濁,就像一匹脫韁的野馬朝我奔騰而來”……

平時,小溪的水比較淺,村里孩子們上下學,還能脫下鞋子蹚水而過,但一到下雨,溪水便迅速上漲,如杜欣媛作文中所述,溪面寬闊,水流迅疾。這時去對岸,需要繞兩個多小時的路,越山嶺穿荊棘。

作文最后,靠一位在政府幫助下開上扶貧船的擺渡人,杜欣媛順利回了家。但溪水的湍急,孩子上下學的不便,仍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這篇作文引起當地政府和駐村扶貧干部的重視,大家募資300多萬元,在溪上建起了一座水泥橋。“有了這座橋,窩棚溪村的學生上學方便多了”,杜遠薇告訴記者,不僅如此,村里的特產野生核桃,也能通過公路直接運輸出去,全村50多戶人家因而實現整體脫貧。

杜欣媛也順利考入當地最好的沅陵一中,目前她已進入高三,正在為自己理想的大學奮斗。

“沒有人是差的”

9月6日是芙蓉學校新學期正式上課的第一天。杜遠薇早上6點就起床了,她先去學生寢室查寢,之后舉行升旗儀式,上課,處理各種學校事務,與同事商討“送教上門”方案,跟新來的年輕教師交流,備課,批改作業(yè)……一直忙到深夜。

深愛著鄉(xiāng)村教育事業(yè)的杜遠薇,并不諱言從教開始時的種種不適。“說實話,剛來學校時,心理落差非常大,經常偷偷在夜里哭。”2013年,杜遠薇大學畢業(yè),來到明溪口鎮(zhèn)九年一貫制學校(后改名芙蓉學校),成為一名語文老師。當時,她住在兩個教室中間的辦公室,沒有廚房廁所,每天晚上都要跟蚊蟲、老鼠、蟑螂大作戰(zhàn)。杜遠薇雖然也在湘西鄉(xiāng)下長大,但父親是電廠職工,從小到大沒吃過這樣的苦。

是山里孩子的純真打動了她,堅定了她留下來的決心。再加上隨著時間推移,她更清楚地看到了鄉(xiāng)村學生和學校面臨的問題,“我想留在這里,去做一些能夠讓孩子們受益的事。”

鄉(xiāng)村學生平時能接收到的信息比較少,杜遠薇剛工作時,有個特別機靈的小男生很喜歡找她聊天。杜遠薇無意中問了他這樣一個問題:“你的夢想是什么?你畢業(yè)后想干什么?”

“我初中畢業(yè)后想去打工,哥哥就在外面打工,他下班后可以玩手機,一個月還有幾千塊錢。”

小男孩的回答震撼了杜遠薇:“我完全沒想到,打工會成為一個孩子的夢想,成為他非常期待的事情,他甚至不知道自己還可以讀大學。”這是杜遠薇鼓勵學生閱讀的重要原因,“閱讀能打開他們的視野,讓他們知道人生還有更多可能。”

杜遠薇先是自己在小范圍內推廣閱讀,和學生交流讀書心得。2018年,學校有了一筆經費,杜遠薇開始和其他老師一起推行“書香校園”計劃。學校把閱讀課納入教學體系,完善了圖書館,還建起閱覽室、班級圖書角。“現在學生最喜歡的就是閱讀課和體育課。”

今年,芙蓉學校的初中畢業(yè)生中,有73%去了普通高中,其余的也上了職業(yè)高中,沒有人初中畢業(yè)就外出打工。

在杜遠薇班里,每個學生在期末都能上臺領取屬于自己的獎狀。杜遠薇說,在她看來,每個學生都有獨特的閃光點,一開始,她是通過談話、在學生日記里留言等方式鼓勵學生,后來,她希望能更有儀式感一些,便開始頒發(fā)獎狀。

小小一張獎狀對很多學生來說都是巨大的鼓勵,“有的學生特別高興,跟我說這是他的第一張獎狀。父母打工回來,看到孩子的獎狀也非常開心。”

2017年,杜遠薇開始做學校的教導主任。早上巡視學校時,她常常看見一個四年級的小男孩,穿著不合身的衣服,一大早就在教室里打掃清潔。

這個男孩引起了杜遠薇的注意,她向其他老師打聽后知道,男孩沒有媽媽,爸爸已經60多歲了,沒什么勞動力,家里有時甚至連溫飽都無法保證。于是,杜遠薇發(fā)動身邊的人,為男孩募集了捐款和生活物資。

從那以后,杜遠薇一直關心、幫助這個男孩,這種關心不僅僅是經濟上的。她不是他的任課老師,跟他并不熟悉。一天晚飯后,她看到男孩在操場上,就假裝在校園散步,與他不期而遇,隨便聊了起來。

這樣的“相遇”,杜遠薇“創(chuàng)造”了很多次。她細心觀察男孩身上的閃光點,認真設計話題。她還帶各種課外書給他,鼓勵他在閱讀中獲得精神食糧。漸漸地,他們在一起聊天時,男孩總是低垂的頭敢于平視了。

如今,曾經自卑又沉默寡言的男孩,已經是活躍的學生干部了。

“您鼓勵我們,幫助我們,在您眼中沒有人是差的”“您的到來讓我對學習有了更多興趣,讓我變得勇敢”……在學生寫給杜遠薇的紙片上,留下了他們對這位姐姐一樣的老師的愛與感激。

鄉(xiāng)村更需要好老師

在杜遠薇所在的學校,80%的學生都是留守兒童。“沅陵是山區(qū),經濟相對落后,為了支撐起家庭,大多數家長都外出務工了。”杜遠薇介紹說。

鄉(xiāng)村孩子其實更需要好老師。“對他們來說,父母能給的引導比城市里的孩子要少很多。”在杜遠薇看來,這就要求鄉(xiāng)村教師更加去關心學生。

另一方面,“相比城市里的老師,鄉(xiāng)村教師能對學生的人生產生更重要的影響。我們能通過教育,改變一個學生的人生,改變一個家庭的命運,甚至改變一個村莊的面貌。”杜遠薇說。

當然,每個孩子的路都不一樣,“也許一個學生,最后沒有走出大山,就留在鄉(xiāng)鎮(zhèn)工作,但因為受過教育,他能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讓自己開心滿足的東西,有自己的興趣愛好,而不是去打牌賭博。”杜遠薇認為,這種長遠的影響,對鄉(xiāng)村孩子來說更為重要。

從杜遠薇2013年參加工作到現在,我國的鄉(xiāng)村教育有了很大發(fā)展,杜遠薇所在學校也有了很大變化。“我剛來學校時,除了教語文,還要教體育、美術、音樂等好幾門副科,現在這些課都有專門的老師了。”

如今,學校建起了專門的周轉房,教師的住宿條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但城鄉(xiāng)教師之間的差距仍是顯而易見的。“城市學校教師的機會更多,收入更好,所以現在還是有不少鄉(xiāng)村老師希望能去城市學校發(fā)展。”杜遠薇說。但她自己卻放棄了好幾次進城選調的考試機會,“我近幾年就想在這里,把學校的一些項目做好,如果我走了,可能有些規(guī)劃就得放棄了。”

杜遠薇的家人都支持她留在這里,丈夫甚至為她放棄了去長沙工作的機會。沅陵山路崎嶇,丈夫車技好,他經常在休息日開車穿行在山間,陪伴杜遠薇家訪。

只是小家庭和學校有一定距離,杜遠薇平時住校,周末才能見到丈夫和年幼的兒子。但她對現在的生活和工作狀態(tài)是滿足的,“目前,國家對鄉(xiāng)村教育的關注度很高,社會公益機構也非常支持鄉(xiāng)村教育。相對前些年,這幾年老師在農村也有培訓機會,也能得到關注。”

從教8年,杜遠薇入選了2021鄉(xiāng)村優(yōu)秀青年教師培養(yǎng)獎勵計劃,“我特別想用自己的經歷,告訴身邊的年輕老師,在鄉(xiāng)村一樣能夠得到發(fā)展,一樣可以去做有意義的事情。”

編輯: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