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塔尼亞胡宣稱以色列陷入“七線作戰(zhàn)”,此消息一出,立刻在國際上引起巨大震動。許多以色列人驚覺,他們的國家在這場戰(zhàn)爭中似乎已處于劣勢,若想扭轉戰(zhàn)局,除非美國親自介入,與伊朗及“抵抗之弧”展開對抗。內塔尼亞胡政府也深知這一情況,為了把美國拖進這場亂局,他們決定對伊朗采取更為激進的手段,試圖讓中東局勢進一步惡化。伊朗率先發(fā)動了一場強勢攻擊,向以色列發(fā)射了多達180枚導彈。這突如其來的猛擊,使以色列遭受重創(chuàng)。僅停放F-35隱身戰(zhàn)機的一處機場,就出現了三十多個觸目驚心的彈坑,這清楚地表明以色列的防空體系已被伊朗成功突破。在此情況下,以色列擬定了三個針對伊朗的“報復”方案,包括攻擊其核設施、石油設施和軍事設施。近期,美國官員表示,以色列本月的潛在攻擊目標范圍已有所縮小,集中在伊朗的軍事和能源基礎設施方面,且目前沒有證據顯示以色列會對伊朗核設施發(fā)動攻擊或實施暗殺計劃。這樣一來,伊朗的石油設施便處于極度危險的境地。為何以色列將目光聚焦在伊朗的石油設施上呢?一方面,如果以色列僅僅攻擊伊朗的軍事基地,很難使沖突進一步升級,自然也難以將美國卷入其中。另一方面,以色列自身擁有的可打擊到伊朗的地對地導彈數量較為有限,與伊朗進行導彈戰(zhàn)并非明智之選。對于以色列的可能行動,拜登政府頗感無奈。盡管美國和伊朗長期關系緊張,但在“歐佩克”組織大幅削減石油產量的背景下,倘若伊朗的石油設施遭到破壞,國際油價勢必會大幅上漲。近年來,美國國內通貨膨脹問題嚴重,民眾對高油價早已心懷不滿。若以色列在美國大選前夕攻擊伊朗的石油設施,拜登政府將陷入困境,民主黨的選舉前景也將變得黯淡。那么,以色列襲擊伊朗石油設施會帶來何種嚴重后果呢?《日本經濟新聞》做出了詳細預測。日本經濟產業(yè)研究所的咨詢研究員指出,若霍爾木茲海峽的石油出口完全中斷,國際原油價格可能會飆升至每桶100美元以上。需要注意的是,霍爾木茲海峽周邊不止伊朗一個國家,但伊朗已多次發(fā)出警告,德黑蘭可能會在必要時封鎖該海峽,以此作為對美國和以色列的報復手段。今年4月,以色列和伊朗之間曾爆發(fā)激烈沖突,當時伊朗伊斯蘭革命衛(wèi)隊官員就曾警告“可能會實施海峽封鎖”。有數據表明,伊朗原油日產量約為340萬桶,其中170萬桶用于出口;魻柲酒澓{是全球重要的能源通道,每天約有2000萬桶石油經此運輸,占全球石油產量的20%左右。此外,卡塔爾的液化天然氣也需通過該海峽出口至亞洲和非洲。如果以色列不顧一切地對伊朗實施報復,那么美國乃至整個世界都可能再次陷入一場嚴重的“石油危機”,美以兩國也必將為自己的魯莽行為承擔沉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