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城上月PM2.5濃度:北京最低
北京月均濃度為46微克/立方米,為近五年來歷史同期最低;得益于“人努力”和“天幫忙”
昨日,環(huán)保部發(fā)布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2+26”城市)今年10至11月空氣質(zhì)量情況。11月,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2+26”城市PM2.5月均濃度范圍為46-91微克/立方米(μg/m3),平均為68μg/m3,同比下降37.0%。其中,11月份的月均濃度以及10至11月的平均濃度,北京均列成績榜首位。
根據(jù)環(huán)保部發(fā)布的“成績單”,11月月均濃度較低的前3位城市依次是:北京、廊坊、天津市;月均濃度較高的城市是邯鄲、安陽市、開封市。
從改善幅度來看,“2+26”城市PM2.5月均濃度比去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降幅范圍為11.8%-54.1%,降幅排名前3位的城市為石家莊、北京和天津市,分別下降54.1%、54.0%和49.0%。
2017年10-11月,“2+26”城市PM2.5平均濃度范圍為52-87微克/立方米(μg/m3),平均為65μg/m3,同比下降22.6%。平均濃度較低的前3位城市依次是北京、廊坊和濟寧市;平均濃度較高的前3位城市依次是邯鄲、邢臺和石家莊市。從改善幅度來看,26個城市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降幅排名前3位的城市為石家莊、北京和保定市,分別下降44.8%、43.5%和42.0%。
■ 追訪
大興房山海淀豐臺PM2.5濃度降幅較大
2017年11月,全市空氣中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4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4.0%,月均濃度為近五年來歷史同期最低。1-11月份,全市PM2.5累計濃度為5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4%,較2013年同期下降35.6%。
北京市環(huán)保局介紹,今年前11個月,在年初1-2月氣象條件不利、PM2.5平均濃度同比反彈70%的情況下,3-11月當中,有8個月月均濃度達到歷史同期最低(9月份為歷史同期次低);自4月份以來,月均濃度均低于60微克/立方米。
各區(qū)之間差距較小,PM2.5月均濃度為40-55微克/立方米,濃度較低的區(qū)為懷柔區(qū)、昌平區(qū)、延慶區(qū)和門頭溝區(qū);濃度相對較高的區(qū)為通州區(qū)、平谷區(qū)、石景山區(qū)、豐臺區(qū)和西城區(qū)。
從同比變化情況來看,各區(qū)PM2.5月均濃度均有所改善,同比降幅在41.7%-63.2%之間,其中,降幅較大的是大興區(qū)、房山區(qū)、海淀區(qū)和豐臺區(qū)。
改善得益于“人努力”“天幫忙”
市環(huán)保局介紹,空氣質(zhì)量的持續(xù)改善,一方面是得益于“人努力”,即北京市長期實施減排措施,區(qū)域協(xié)同治理,秋冬季攻堅,相關行業(yè)、領域及廣大市民積極參與、主動減排發(fā)揮效益;另一方面是“天幫忙”,即氣象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污染物擴散、清除。
不過環(huán)保部指出,整個區(qū)域而言,邯鄲、晉城、濟寧、菏澤、開封、濮陽、長治和鄭州市距離改善目標還有一定差距,需要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據(jù)預測,2017年冬季屬于暖冬,不利氣象條件主要集中在未來3個月,各地需要加大督查督辦力度,采取針對性更強的措施,提高治理效果,積極應對重污染天氣,確保完成環(huán)境空氣質(zhì)量改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