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槌一槌一槌,一聲撞擊一聲吶喊,悠揚古樸。老手藝在現(xiàn)代科技時代中漸行漸遠,慢慢淡出現(xiàn)代人的視線,卻深深烙印在現(xiàn)代人的心中,越烙越深。“依魯”是云南省羅平縣香逸油脂種植專業(yè)合作社菜籽油的商標,也是依魯菜籽油古法壓榨技藝的標志。羅麗江傳承古法壓榨技藝開發(fā)“依魯”菜籽油,使沉寂了一千五百多年的羅平依魯古法壓榨技藝聲名遠播,風味獨特的依魯菜籽油氣味清香、味道純正,香噴花海震驚全國,一鳴驚人。
古法榨油,傳統(tǒng)技藝,堪稱民間手工榨油技藝的“活化石”,凝聚著千百年來勞動人民的辛勤與智慧。云南省羅平縣的羅麗江傳承古法榨油技藝,2013年10月,被命名為“曲靖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菜籽油古法壓榨技藝代表性傳承人”。2013年12月在羅平掛牌成立“云南省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菜籽油古法壓榨技藝傳習所”,2018年2月羅平菜油博物館建成開展。
很多人知道羅平油菜花有世界上最大的自然天成花園(100萬畝油菜花種植園)、世界最大的喀斯特奇觀金雞峰林、世界最大的水車博覽園、國家地質(zhì)公園(羅平古生物化石群)、中國最壯美的九龍瀑布群、險峻幽深的魯布革峽谷、清秀美麗的多依河、聞名遐邇的魯布革水電站、流金溢彩的油菜花海、蜿蜒曲折的多依河、碧綠如玉的萬峰湖……而不知道風味獨特的魯依古法壓榨菜籽油。如果有一天您到美麗羅平時,一定要看看“依魯”傳統(tǒng)與文化,在充滿歷史韻味的菜籽油古法壓榨現(xiàn)場,化身布依族姑娘或布依族小伙子,品味古法菜籽油壓榨技藝的古色古香古味。
“依魯”中的“依”指多依河。多依河有許多傳說,流傳最廣泛的是,羅平多依河一帶群眾稱布依姑娘為“小丫”,稱布依小伙子為“小豹”。從前有個“小丫”特別愛干凈,每天清晨都沐浴梳洗,“小豹”為解深山挑水之苦,披荊斬棘,踏遍千山萬水,歷盡千辛萬苦,鑿深山引出清泉水,從此“小丫”與“小豹”就沉靜在這愛河中。另一種傳說是,多依是一個美麗的布依族姑娘,她心上人率眾驅(qū)趕侵襲布依村寨的豹群,一去不歸,多依姑娘每天就坐在村口榕樹下等啊等,等了七七四十九天,仍不見心上人蹤影,多依姑娘傷心地哭啊哭,哭得感天動地,淚水流淌過的地方形成了柔美多情的河流,當?shù)厝朔Q多依河,多依姑娘痛哭心上人的故事在滇黔桂三省區(qū)廣泛傳誦,當?shù)夭家雷迦罕娨卜Q多依河為“戀情河”。
“依魯”中的“魯”指魯布革。魯布革是上蒼造物美的典型,魯布革喀斯特地貌,充溢著造化之奇、天籟之妙、流動之韻。魯布革鄉(xiāng)轄區(qū)有魯布革國家級森林公園、多依河省級風景名勝區(qū)、萬峰湖庫區(qū)等自然景觀,與聞名中外的魯布革電廠地下廠房和小三峽等景區(qū)景點毗鄰,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旅游資源,使魯布革鄉(xiāng)成為迅速崛起的新興旅游特色鄉(xiāng)。1981年6月,國家批準建設(shè)裝機60萬千瓦的魯布革水電站,該電站是中國第一個面向國際公開招投標工程、中國第一個引進世界銀行貸款的工程建設(shè)項目、中國第一次項目管理體制改革。當時,水力勘測人員驚喜發(fā)現(xiàn)此地問及地名時,當?shù)夭家雷迦舜,魯布革。意?ldquo;山清水秀的布依村寨”。魯布革電站1982年11月開工建設(shè),1985年11月截流,1988年12月第一臺機組發(fā)電,1992年通過國家總體驗收,1987年6月,李鵬總理提出了“全面推廣魯布革經(jīng)驗”,人民日報發(fā)表了題為《魯布革沖擊波》長篇通訊,引起社會強烈反響,魯布革這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地方不僅全國聞名,而且為世界所知。
“依魯”是菜籽油古法壓榨技藝的標志。“依魯”菜籽油古法壓榨技藝由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菜籽油古法壓榨技藝傳承人羅麗江監(jiān)制。古人最早在丈高的一塊巨石壁上,從石孔橫插入一根樹木,樹木支點下的石頭被磨平后放置油菜餅。然后,在木頭的另一端吊上石塊進行加重,讓油餅壓榨出油,便完成了榨油的全過程。
“依魯”菜籽油古法壓榨技藝是將干燥的菜籽放在以水車為動力的碾盤上,將菜籽碾碎,再減碾碎的菜籽粒放在木蒸里蒸。然后用消毒后的谷草、篾箍進行包餅。把箍包好的油菜籽餅裝入木圓筒中加楔壓榨,加上數(shù)根方形硬木,固定緊緊地壓緊油菜籽餅,然后用木頭沖桿,把園錐形木楔揳入木榨筒中,逐漸加力擠壓,把菜籽油從菜籽餅中擠壓出來。榨出來的菜籽油具有特有的香醇味。
“依魯”是羅平縣香逸油脂種植專業(yè)合作社菜籽油的商標。羅平縣香逸油脂種植專業(yè)合作社再現(xiàn)了菜籽油古法壓榨技藝清洗、晾曬、炒籽、研磨、蒸粉、包餅、壓榨、沉淀、水花等,是歷史記憶的傳承。合作社有布依族傳統(tǒng)的水車、石碾子、木蒸籠、木頭榨筒、石制油盒子、木制油缸等傳統(tǒng)古式榨油工具組成古法榨油生產(chǎn)線,F(xiàn)有大型水車一臺,大型石碾子一組四個,木蒸籠四個,木頭榨筒六套,石制油盒子六個,木制油缸、沉淀罐十四個,成品油儲存罐兩個,高精灌裝流水線一條,有全套油脂分析化驗設(shè)備設(shè)施一套。
“依魯”菜籽油主要原料羅平油菜籽。羅平縣是全國31個油菜籽生產(chǎn)基地縣之一,享有“滇東油庫”之稱。每年春季,羅平上百萬畝油菜花竟相怒放、金浪翻滾,片片塊塊、高低起伏、蝶舞蜂飛,清香泌人,有迂回曲折、有螺旋瀉落,與遠山近水,村落人家相輝映。油菜花漫山遍野鋪天蓋地,秀峰、村舍、道路、河流,皆融匯入油菜花海,近處村落點點,遠處孤山聳立,蔚為壯觀。羅平人種油菜種出好風景,羅平油菜花海這一自然奇觀得到了海內(nèi)外的認可。2002年,羅平縣經(jīng)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批準,創(chuàng)下基尼斯世界紀錄:羅平油菜種植園成為世界最大自然天成花園。羅平國際油菜花文化旅游節(jié)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羅平縣自1999年以來成功舉辦了20屆“中國.云南.羅平國際油菜花文化旅游節(jié)”,已成為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的農(nóng)業(yè)觀光旅游大型節(jié)日活動,成為云南旅游的一大亮點。
羅平依魯古法壓榨菜籽油古香、古色、古味,天然、健康、原生態(tài)。古法榨油,傳統(tǒng)技藝,凝聚著勞動人民的辛勤與智慧。古法榨油實際是最原始的榨油技術(shù),早在一千五百年前的農(nóng)學著作《齊民要術(shù)》中就有記載,炒、磨、碾、蒸、踩、撞,為最古老的壓榨制油法。該書《油榨》一章詳細記錄了油榨車的結(jié)構(gòu)和使用方法:“取油具也。用堅大四木,各圍可五尺,長可丈余,疊作臥枋于地,其上作槽,其下用厚板嵌作底槃,槃上圓鑿小溝,下通槽口,以備注油于器。凡欲造油,先用大鑊炒芝麻,既熟,即用碓舂,或輾碾令爛,上甑蒸過,理草為衣,貯之圈內(nèi),累積在槽;橫用枋桯相桚,復(fù)豎插長楔,高處舉碓或椎擊,擗之極緊,則油從槽出。此橫榨,謂之臥槽。立木為之者,謂之立槽,旁用擊楔,或上用壓梁,得油甚速”。雖然古法木榨油工藝早已被專業(yè)化現(xiàn)代生產(chǎn)方式所取代,但古法榨油榨出的油質(zhì)純、色亮、口感香潤,不含任何人工調(diào)味及防腐劑,營養(yǎng)豐富,是現(xiàn)代追求生活品質(zhì)的階層人士所喜歡的。而且這種榨油工藝作為我國一項古老的傳統(tǒng)技藝,凝聚著千百年來勞動人民的辛勤與智慧,不僅僅是一種傳統(tǒng)、一門技藝,更是一種文化、一種情懷。
羅平依魯古法榨油,嚴格按照傳統(tǒng)工藝,代代口耳相傳,一絲不茍。祖祖輩輩沿襲下來的傳統(tǒng)工藝程序,讓人恍如置身一千五百年前的農(nóng)耕文明里,時空置換,澄凈空明,心之向往。羅麗江將傳統(tǒng)古法榨油技藝發(fā)揚光大,成立了羅平縣香逸油脂種植專業(yè)合作社。合作社將收來的油菜籽放入灶臺大鍋之中炒干,控制好灶臺火候的大小,不能炒焦。然后再將炒干的油菜籽投到碾槽中,通過水車或牲畜拉動碾盤,利用帶動起來的動力和碾輪的重量碾碎炒干的油菜籽。再將油菜籽粉末用木甑放入小鍋蒸,直到冒出蒸汽時為蒸熟。將麥稈稻草呈放射狀編攏后用鐵圈固定做底,將蒸粉后的油茶籽粉包裹起來,用雙腳踩使其壓實,再將壓實后的油餅通過油槽放入到整木鑿成的榨槽里,裝上木楔就可以開榨了。掌錘師傅輪番上陣,錘打木楔,油胚餅在撞擊擠榨中變成一縷縷金黃的清油,從油槽中間的小口流出。油胚餅在榨盡不出油后,即可出榨,撤木進、木樁和油胚餅。最后,將榨出的菜油倒入大缸之中,并密封保存。榨干的油餅取出另作他用。
古法榨油有獨特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也有符合現(xiàn)代社會的商業(yè)價值。隨著人們?nèi)找嬖鲩L的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食品安全和飲食文化更加重視。天然、健康、原生態(tài)的手工制油越來越被人們所鐘愛。羅麗江讓“活化石”活起來,以恢復(fù)古法榨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技藝為己任,秉承古法榨油傳統(tǒng)技藝的做法,在傳統(tǒng)的壓榨工藝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油品更加純正。
羅平縣香逸油脂種植專業(yè)合作社古法壓榨菜籽油工藝讓客人“源頭體驗”,讓消費者和合作伙伴全程親身體驗菜籽油古法壓榨技藝——清洗、晾曬、炒籽、研磨、蒸粉、包餅、壓榨、沉淀、水花等,每一個步驟都需要付出大量的勞動和汗水。只有親身參觀、學習、體驗,才能更加深刻的體會古法壓榨的艱辛與每一滴油的來之不易。當內(nèi)心生出震撼與敬畏,傳承便不再是一個口號。
羅平縣香逸油脂種植專業(yè)合作社位于羅平臘山街道云貴路旁。古法木筒榨油坊5條土法榨油生產(chǎn)線年生產(chǎn)能力壓榨1400噸油菜籽。古法壓榨技藝是一種古老的民間工藝,更是一項純體力活。將干燥的菜籽放在以水車為動力的碾盤上,將菜籽碾碎,再減碾碎的菜籽粒放在木蒸里蒸。然后用消毒后的谷草、篾箍進行包餅。把竹篾箍包好的油菜籽餅裝入水桶粗的木圓筒中加楔壓榨,加上數(shù)根方形硬木,固定緊緊地壓緊油菜籽餅,然后木頭沖桿,把園錐形木楔揳入木榨筒中,逐漸加力擠壓,把菜籽油從菜籽餅中擠壓出來。榨出來的菜籽油具有特有的香醇味。沿用了千年來榨油工序,每一工序的器械都由手工制成,充分體現(xiàn)了民間手工的高超技藝。油出來后,用濾布過濾水化處理,沉淀后即得成品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