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睛】圓明園的秋天,代表了思念,代表了回憶,代表了歷史,或者更代表了沉重故事下的現(xiàn)在。圓明園的冬天,則會用皚皚白雪覆蓋無法控制的思念和過往。
“秋天,這北國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話,我愿意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換得一個三分之一的零頭。”這是中國現(xiàn)代作家郁達夫對北國之秋的描述,更是對北平秋天的熱愛。
郁達夫曾經在《故都的秋》這樣描繪秋天:“秋天都是好的,而北國的秋“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 這次的圓明園之行,我覺得也有這種悲涼感。
此次赴圓明園選在了“立冬”當天,和往年相比,好像是姍姍來遲。立冬前的一陣風,不僅把冬意帶到了北京,也把圓明園的秋天帶走了。
剩下的,只有飄落的黃葉、參天的古柏、飛翔的白鴿、碧綠的天色、斑駁的紅墻……
這時候的圓明園之秋,似乎有點濃烈,卻又帶著無比的悲涼;雖然有些厚重,卻又擁有說不出的熱鬧。人們靜靜地走著,落葉和鞋子的聲音,是那么近,又是那么遠……
我沒有和任何人進行交流,即便在銀杏大道上,在去往《曲院風荷》景致上,依舊沒有說任何話。因為我知道,這種秋天的感覺,太需要安靜來安撫。
我想起曾經和親人至此流連忘返,比如荷塘,以往王蓮尚在,現(xiàn)在是枯荷殘聲;以前是小橋流水,現(xiàn)在是錦鯉隨處可見;以前是艷陽高照,現(xiàn)在是北風嗖嗖……
此時此刻,沒有太多的情緒,只是靜靜地,在福海坐上一會兒,在銀杏樹下站一會兒,或者登上觀景亭,雙手環(huán)抱看一會兒。風又起了,黃葉在不斷地飄落,躍然于水面上,飄落在道路上,更有甚者,落在我的頭上。那顏色,仿佛是秋天染透的一樣,無休無止,如畫家潑墨,如歲月無情……
“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國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覺得到底。”郁達夫如是寫道;蛘,也是我想起的故事罷。
圓明園的秋天,代表了思念,代表了回憶,代表了歷史,或者更代表了沉重故事下的現(xiàn)在。圓明園的冬天,則會用皚皚白雪覆蓋無法控制的思念和過往。
圓明園的冬天來了,圓明園的秋天,也逐漸地離開了。(伍策 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