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四川省松潘縣城出發(fā),輾轉3個多小時,到達下八寨鄉(xiāng)俄燈寨。紅軍長征途中,在這個當時稱為“沙窩”的地方召開了一次重要會議,史稱“沙窩會議”。“長征”一詞首次出現(xiàn)在會議的中央文件中。
松潘縣黨史和地方志辦公室主任車華強介紹說,由于敵情變化,國民黨胡宗南主力集結松潘地區(qū),張國燾發(fā)生動搖,主張主力走阿壩,另一部走班佑,結果延宕了部隊北進的行動,失去了迅速攻打松潘的戰(zhàn)機。在這種情況下,1935年8月1日,中革軍委放棄了原定的《松潘戰(zhàn)役計劃》。
1935年8月3日,由張聞天簽發(fā)了《八月四日在沙窩召開政治局會議》的通知。沙窩會議開了3天,8月4日至6日。會議有兩項議程:一是討論一、四方面軍會合后的形勢與任務,二是討論組織問題。
在這次會議上,張聞天首先作《關于一、四方面軍會合后的決議草案》的報告。張聞天代表中央政治局提出一個吸收四方面軍干部參加中央工作的名單。張國燾提出增加四方面軍9人進政治局,當時中央政治局委員共8人。會議否決了張國燾的意見,決定增補陳昌浩和周純全為政治局委員。
車華強說,在1986年,鄧小平和葉劍英提出找到沙窩會議會址。“根據(jù)他們回憶,沙窩會議是在一棟老房子的三樓開的,墻體三面有壁畫,經過詳細核查,附近只有這棟老房子符合條件,最后被認定為沙窩會議會址。”
車華強稱,沙窩會議通過了《關于一、四方面軍會合以后的形勢與任務決議》。“該決議中有一句話,‘紅軍一萬八千里長征,是中國歷史上空前偉大的事業(yè)’,這也是中央以正式文件的形式第一次使用‘長征’一詞。”他說。
“這次會議重申了兩河口會議確定的北上方針,強調要加強黨的絕對領導,維護兩個方面軍的團結。”車華強說,這也公開暴露了張國燾與黨中央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