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河边草免费观看西瓜动漫 ,超级yin荡的高中女h文校园 ,绿色椅子在线观看,最近韩国日本免费观看MV

微信
關注官方微信
手機版

【記者再走長征路】紅軍長征難 家眷相思苦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劉昶榮

《十送紅軍》戳淚眼

“五送里格紅軍,介支個過了坡。鴻雁里格陣陣,介支個空中過……”6月12日上午,“記者再走長征路”采訪團在江西瑞金市沙洲壩村采訪快要結束的時候,今年61歲的退伍軍人楊小春唱起了《十送紅軍》。

唱了幾句,楊小春的眼眶迅速泛紅,流下眼淚。面對鏡頭,楊小春迅速轉身,采訪中斷。沒想到這是一首戳中他痛處的歌。

\

眼眶泛紅后,楊小春望向了遠方平復情緒。劉昶榮/攝

楊小春說,《十送紅軍》這首歌對他們家庭來說,其實有點“殘忍”。當年,他的奶奶把當紅軍的爺爺送走,“都不知道爺爺死在哪里,什么時候死的”。奶奶等了50多年,沒有辦法撫養(yǎng)3個孩子,只能把1個女兒送給了別人。

“朝也盼來晚也想,紅軍啊。這臺里格名叫,介支個望紅臺。”《十送紅軍》以對紅軍的思念結尾。楊小春用自己的眼淚說明,這份思念是眾多紅軍家屬的心聲。

一盞馬燈寄思念

上午目睹了老軍人的柔情眼淚之后,下午記者們在瑞金市洋溪村看到了一件見證紅軍愛情的老物件——一盞馬燈。這盞銹跡斑斑的馬燈立在劉有信、鐘基發(fā)夫婦的家里。他們都已是80多歲的老人了。

85年前,懷著劉有信的黃檢娣提了一盞馬燈步行10里路去送紅軍丈夫劉石生。當時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為了保衛(wèi)蘇維埃、保衛(wèi)紅色政權,蘇維埃中央政府發(fā)出了擴大100萬紅軍的命令。劉石生踴躍報名。為了防止敵人的轟炸和偵查,部隊選擇晚上出發(fā)。

1934年10月10日這天,懷著身孕的黃檢娣拿著家里唯一一盞馬燈送走了丈夫。沒想到,這一別竟是永別。

丈夫劉石生不識字,參軍之后從未給家里寫過一封信。每當思夫心切時,黃檢娣便會拿出馬燈,細細擦拭,并對著馬燈喃喃自語對丈夫的思念。馬燈成了她的精神支柱。黃檢娣帶著劉有信熬過了紅軍走后國民黨軍隊的迫害,終于盼來了新中國成立。

解放后,鄰村當紅軍的陸續(xù)有人回來。每每聽到有紅軍回來的消息,黃檢娣總是第一時間過去打聽自己丈夫的消息。后來從同丈夫一起參軍的劉煥文口里聽說,劉石生參加的紅九軍團到達云南的扎西整編時,意外和劉煥文相遇。劉石生對劉煥文說,我們離家越來越遠了,我沒有文化,隨時準備犧牲,在戰(zhàn)場上子彈打完了我就拼刺刀,刺刀斷了,我就用槍托,能消滅一個敵人就是一個。劉煥文猜測說,劉石生很可能是在隨后的紅軍過雪山草地時犧牲了。

1998年,黃檢娣在等待丈夫64年后,生命走到盡頭。彌留之際,她交待子孫,把馬燈找出,點亮馬燈,放在床頭。同時叮囑子孫一定要將這盞馬燈當成傳家寶世世代代傳下去。

\

提著小馬燈的劉有信(右)、鐘基發(fā)(左)夫婦。劉昶榮/攝

今年已經(jīng)85歲的劉有信還保留著這盞馬燈,在年輕人的幫助下,他還在記者們面前重新點燃了這盞燈。點燃后馬燈的光亮雖然微弱,但是正如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給人帶來了無限的希望。

75雙鞋盼夫歸

2008年9月12日,等自己丈夫等了75年的陳發(fā)姑離開了這個世界,終于可以用另一種方式和丈夫團圓了。陳發(fā)姑去世時享年115歲。

1931年,陳發(fā)姑的丈夫朱吉薰參加紅軍時,因為是家里的獨子,所以他父母強烈反對。作為妻子的陳發(fā)姑了解丈夫,告訴他,如果想?yún)④娋头判娜ィ牌潘龝敵勺约喊謰屢粯诱疹櫤谩?/p>

在妻子的支持下,朱吉薰成了當時蘇區(qū)第一批踴躍報名參軍的青年。臨行前,陳發(fā)姑剪了自己的長發(fā)賣了錢,到集市上買了幾尺布,給丈夫親手做了一身衣服、納了一雙鞋子。沒想到,這一次的分別也成了永別。

陳發(fā)姑在等丈夫的時候,為他默默地編了好多雙草鞋,后來經(jīng)濟條件變好后,還為丈夫做了布鞋。可是丈夫卻再也沒有回來。1958年,已經(jīng)年過六旬的陳發(fā)姑由于沒有親人,被送進了當?shù)氐木蠢显骸?/p>

機緣巧合,2006年,葉坪鄉(xiāng)青年楊青山結對聯(lián)親認陳發(fā)姑為奶奶,每個周末去陪老人家說說話、談談心。楊青山說,陳發(fā)姑有個很奇怪的習慣,就是吃什么都會剩一半,比如給她個蘋果,她也會留一半,給塊餅干也會掰一半,問她為什么不吃,她也不說啥,就說等完了再說。

\

陳發(fā)姑。采訪對象供圖

楊青山覺得,這是陳發(fā)姑奶奶留給自己的丈夫的,希望他能早日回來。2008年9月12日上午8點多,中央電視臺要來采訪陳發(fā)姑。陳發(fā)姑在等電視臺記者的時候,問楊青山怎么記者還不來,如果不來的話,先扶她進去躺一躺,等記者們來了再出來。

楊青山順勢給陳發(fā)姑拿了一塊月餅,她吃了半塊后就躺下休息了。9點多,記者來了,楊青山去找陳發(fā)姑的時候,發(fā)現(xiàn)陳發(fā)姑已經(jīng)過世了。民間稱陳發(fā)姑這種高壽老人的平靜離世為“喜喪”。

陳發(fā)姑去世后,后人從床底下找出了她盼丈夫歸來時制作的草鞋和布鞋,一共75雙,正是陳發(fā)姑和丈夫分別的年數(shù)。(劉昶榮)

編輯: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