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地青年典型與武警阿拉善支隊官兵一起開展拉輪胎體能訓練。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川 攝
中國青年網阿拉善5月9日電
(記者 李川)5月8日上午,一場難得的迷濛細雨,讓阿拉善盟的溫度一下子降到5度,頗為濕冷。
雖然氣溫驟降,但在騰格里沙漠腹地,一場由8位軍地青年典型與武警內蒙古總隊阿拉善支隊官兵共同參與的體能訓練活動卻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在大漠訓練場,8位軍地青年典型身負30斤的背囊與特戰(zhàn)官兵一起展開拉輪胎、搶占坡頂等體能訓練,切身體驗武警官兵的日常訓練內容,感受嚴酷環(huán)境下大漠官兵精武強兵的頑強意志。
訓練活動中,8位軍地青年典型與武警官兵席地而坐,切磋練兵備戰(zhàn)經驗、探討克敵制勝招法、分享成長成才經歷、共話理想信念和使命擔當。
軍地青年典型與武警阿拉善支隊官兵一起開展拉輪胎體能訓練。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川 攝
對于“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武警廣東總隊某中隊中隊長彭星而言,雖然早已習慣了各種嚴苛的訓練科目,但是在沙漠體驗體能訓練卻還是第一次。
“松軟的沙地踩上去不好發(fā)力,不像蹬在平地那么實,這對于腳踝關節(jié)、腿部力量要求特別高。”彭星感言道。
雖然平時訓練科目多為類似,但是彭星對于大漠衛(wèi)士依然頗多敬佩。“他們以大漠戈壁為訓練場,在如此艱苦的自然環(huán)境下,長年累月去面對困難、迎接挑戰(zhàn),練就過硬的本領,確保一方穩(wěn)定安全,這種扎根大漠、敢于拼搏的精神值得學習。”彭星說。
身負背囊跑完100多米的搶占坡頂,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山東省濟寧市婦女兒童醫(yī)院兒童康復中心主任趙淑珍已累得氣喘吁吁。
趙淑珍慨嘆,“只是這么短距離的體驗,已讓我確確實實感受到特戰(zhàn)武警的辛苦。在茫茫大漠,他們平常還有急行軍、魔鬼周等訓練,在如此艱苦、惡劣的條件下,我們戰(zhàn)士為了國家的安定、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處突維穩(wěn),非常偉大。”
軍地青年典型與武警阿拉善支隊官兵一起開展搶占坡頂體能訓練。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川 攝
近年來,武警阿拉善支隊官兵圓滿完成極寒天氣雪地搶險、樓房火災救援、落水兒童營救等急難險重任務。特別是在2007年,支隊官兵頂著沙塵暴,在沙漠戈壁連續(xù)搜索追擊40余公里,成功抓獲特大犯罪嫌疑人,確保一方安全。
而這些任務的完成都是基于平常的刻苦訓練。
以扛輪胎、拉圓木、搶占坡頂、30公里長途行軍為基本科目的體能訓練,以樓房反劫持為基本科目的協(xié)同作戰(zhàn)訓練,以夜間孤膽行軍為主的個人反應訓練,以背誦文字、手機號碼為主的記憶訓練等,都為武警官兵應對各種突發(fā)任務奠定堅實基礎。
“按照大綱要求,包括夜巡在內,我們特戰(zhàn)隊員每天訓練至少9個小時,在魔鬼周極限訓練期間,我們一天要進行不少于18個小時訓練,藉此來增強我們特戰(zhàn)隊員的綜合素質,不斷強化官兵敢打必勝的過硬本領和‘兩不怕’精神,通過訓練促成戰(zhàn)斗力的形成。”武警阿拉善支隊參謀長王慧成介紹道。
訓練活動中,8位軍地青年典型與武警官兵席地而坐,切磋練兵備戰(zhàn)經驗、探討克敵制勝招法、分享成長成才經歷、共話理想信念和使命擔當。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川 攝
對于入伍15年的武警阿拉善支隊機動中隊班長魯正博而言,30公里長途行軍是令他最為印象深刻的常態(tài)化訓練。
“無論嚴寒酷暑,一次跑完30公里,既是對我們意志的錘煉,也是實戰(zhàn)化練兵的體現。”魯正博說。
茫茫大漠,漫漫黃沙。“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特別能負重、特別能奉獻”的駱駝精神浸潤在每位武警官兵心中,踐行在每位武警官兵行動中,無論條件如何艱苦,環(huán)境如何惡劣,對這些扎根大漠的衛(wèi)士而言,保家衛(wèi)國、精武強兵,才是刻在他們靈魂深處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