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網絡)
“三月不減肥,四月徒傷悲”。
年輕人都明白,讓人艷羨的好身材從來不是輕輕松松就能實現的,燃燒卡路里已經提上計劃,勾勒馬甲線也是未來可期,但怎奈又到一天宵夜時。
減或不減,這是一個全民議題。
近日,中國高校傳媒聯盟面向全國40余所高校的大學生發(fā)起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72.73%的受訪大學生對自己的體型表示不滿意,77.78%受訪者有減肥的經歷或正在減肥,而減肥計劃執(zhí)行到一半終止的受訪大學生占89.61%。
近九成大學生減肥半途而廢,受眾面積如此龐大,以至于無數“心有戚戚然”的網友把這個話題都推上了熱搜榜。大家“掐肉言歡”,在留言區(qū)紛紛留下了“惺惺相惜”的自我揶揄,但在肥胖面前束手無策,卻是不爭的事實。也有“與肉斗其樂無窮”的,但細看都是節(jié)食、吃藥等套路,有些因為危害身體健康已經被專家喊停。就在此時,“減肥其實挺容易的,堅持運動就好”的聲音輕飄而過,道理誰都懂,為何操作起來就有那么難?
大學是培養(yǎng)人才和棟梁的地方,也是踐行文明精神和野蠻體魄的場所,但現實情況是,大學漸漸成了一些年輕人養(yǎng)肉的好去處。2017年出爐的《中國學生體質監(jiān)測發(fā)展歷程》顯示,我國大學生體質依然呈下降趨勢,身體形態(tài)也在發(fā)生變化,尤其是肥胖率持續(xù)上升,每5年提高2%到3%。大家覺得情況堪憂,大學生自己也并非后知后覺,更何況形體美也是一種剛需,但減肥是一場持久戰(zhàn),如果沒有外力的正向推動,那些主觀能動性不強的大學生,很可能就成為那“近九成減肥失敗”的一分子。
長期運動加健康飲食,已經被奉為減肥的不二定律,這本身也是一種健康管理的體現。
現在的情況是,大學生對運動尚有“讓荷爾蒙飛”的天然興趣,但對健康管理著實不感冒,原因是現階段身體倍棒,還沒到“枸杞加保溫杯”的保養(yǎng)年紀。但這實則是一個誤區(qū)。身體有意識發(fā)出警報之時,適時地介入,很可能會事半功倍。大學生肥胖已不是小概率事情,而減肥也算是一種自我救贖,校方能及時地接收到這樣的信號,就別把它作為一件小事看待,而是要主動作為,用積極有效的舉措,來給減肥的大學生們輕推一掌。
珠玉不是沒有。南京農業(yè)大學就有一堂能拿學分的減肥“網紅課”,引起我關注的倒不是里面的健身房,而是老師會給學生設計《運動減脂課程日志》,標注了各類食物卡路里的參考數據,要求學生每天填寫“進食記錄”,并上傳自己每日的飲食。一些高校推出的健步走APP打卡、游泳必修課,多是在運動上的加持,但體育運動和健康管理還是有所區(qū)別,后者的系統(tǒng)屬性要高出不少。南京農業(yè)大學的這趟減肥課,就有這方面的延伸。畢竟它輸出的不單單是體育動作上的熟稔,更在于健康習慣上的培養(yǎng)。減肥課之上,不僅僅是掉幾斤肉,而是要對健康理念有所悟有所得,繼而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把這個融會貫通了,將來自然受益匪淺。
從網絡熱度來看,大學生減肥已然成為一種風尚,但絕大多數不得門而入,這種矛盾也是校方破題所在。
確實,隨著體育素質教育的回暖,校園里的硬性基礎設施正在加強,籃球場、游泳池、街舞館都從規(guī)劃圖上一一落實,但減肥不簡單地等于運動,而是更多元化的身體調解,需要科學和方法的辯證,需要人力的落實和執(zhí)行。在這方面,其實很多大學是掌握了不少資源。盡快地把這些資源變現成支撐,讓大學生在寓教于樂中學會快樂減肥。
這堂課,得趕緊補上。(中國青年網特約評論員 謝偉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