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河边草免费观看西瓜动漫 ,超级yin荡的高中女h文校园 ,绿色椅子在线观看,最近韩国日本免费观看MV

微信
關注官方微信
手機版
華夏小康網  >  小康聚焦 > 正文

黑客盜取、"內鬼"泄露……你的個人信息這樣被獲取、倒賣并進行下游犯罪

中國網8月10日訊(記者 張艷玲)記者從公安部10日召開的新聞發(fā)布會上獲悉,2021年和2022年,公安機關偵辦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類案件數(shù)同比均快速上升,案件涉及政府、醫(yī)療、教育、房地產、物流、電商等多個行業(yè)。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主要有信息獲取、倒賣和下游犯罪三大環(huán)節(jié)。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已成為大量涉網違法犯罪的上游犯罪。

公民個人信息泄露滋生“呼死你”等黑灰產業(yè)

公安部網絡安全保衛(wèi)局政委孫勁峰告訴記者,以公民個人信息為核心,還滋生出電信詐騙、騷擾電話、搶號搶票、網絡水軍、“人肉搜索”、“呼死你”、“薅羊毛”等一系列人民群眾深惡痛絕的黑灰產業(yè)。

犯罪分子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手法復雜多樣,假冒電商客服騙取信息、利用黑客技術盜取信息、行業(yè)“內鬼”泄露信息、手機APP非法采集信息等。犯罪鏈條環(huán)環(huán)相扣,竊取、倒賣、推廣、洗錢、加工等分工明確,形成了龐大的“地下大數(shù)據(jù)”產業(yè)。

“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已然成為黑灰產業(yè)的“孵化器”和“瞄準鏡”,嚴重侵害公民人身權益和財產安全,破壞我國市場經濟秩序和社會管理秩序。”孫勁峰說。

公民個人信息被獲取、倒賣并進行下游犯罪

孫勁峰表示,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主要有信息獲取、倒賣和下游犯罪三大環(huán)節(jié)。犯罪分子通過黑客技術、內鬼、APP非法采集、騙取或收買等方式,非法獲取互聯(lián)網上即時通訊、電子郵箱等應用軟件傳輸?shù)膫人信息,政務、商務、社交等網絡平臺存儲的個人信息,行業(yè)內部信息系統(tǒng)搜集的個人信息和公民持有的個人信息。

非法獲取的公民個人信息,接下來會流轉到信息買賣中間商手中。他們有的打著行業(yè)信息交流的旗號組建即時通訊群組,自稱為“查檔”中介,根據(jù)客戶需求倒賣公民個人信息;有的在互聯(lián)網上搭建售號平臺,倒賣微信、QQ、微博、小紅書、抖音等各類網絡賬號,通過低買高賣賺取差價。

非法獲取的信息最終用途,一方面是為網絡水軍、網絡洗錢等犯罪活動提供銀行卡、虛擬身份等物料支撐;另一方面是為電信網絡詐騙、敲詐勒索等提供精準靶心。整體來看,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已成為大量涉網違法犯罪的上游犯罪。

重拳出擊,破案3.6萬起,抓獲嫌犯6.4萬名

孫勁峰表示,公安部自2020年以來每年組織“凈網”專項行動,依法重拳打擊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違法犯罪活動,累計偵破案件3.6萬起,抓獲犯罪嫌疑人6.4萬名,查獲手機黑卡3000余萬張、網絡黑號3億余個,近3年來破獲案件數(shù)量和抓獲人數(shù)連續(xù)突破新高。

 

公安機關偵破一批利用木馬病毒、釣魚網站、滲透工具、網絡爬蟲等黑客手段竊取公民個人信息案件,重拳打擊行業(yè)“內鬼”。2020年以來,公安機關共抓獲電信運營商、醫(yī)院、保險公司、房地產、物業(yè)、快遞公司等行業(yè)“內鬼” 2300余名;錨定買賣公民個人信息的重點網絡平臺,抓獲了一批數(shù)據(jù)中間商和物料供應商。公安部偵破竊取、販賣快遞信息案件206起,抓獲犯罪嫌疑人844名,其中快遞公司內部人員240名;針對“AI換臉”導致群眾被欺詐的問題,公安機關偵破相關案件79起,抓獲犯罪嫌疑人515名。

公安機關提醒公眾,要提高個人信息保護意識,不給犯罪分子可乘之機;有關企業(yè)要規(guī)范信息采集和使用范圍;相關從業(yè)者不要違規(guī)收集、倒賣公民個人信息,切記“莫伸手,伸手必被捉”。下一步,公安機關將持續(xù)依法嚴打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違法犯罪,防風險、保安全、護穩(wěn)定、促發(fā)展,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編審:蔡曉娟

編輯: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