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于9月1日正式開展普及社區(qū)的檢測計劃,即使有“反對派”無端抹黑、用謠言恐嚇香港民眾,但1日全天已有超12.6萬名香港市民完成檢測,大部分人均認為整個采樣過程方便、快捷,“反對派”早前散播的謠言全部子虛烏有。有市民更衷心向中央政府致謝:“幸好有中央支持,香港才有免費而優(yōu)質的檢測,好過美國啦!”
香港《文匯報》記者也親身到現(xiàn)場體驗整個過程,從進入中心等候登記到采樣完成離開檢測中心僅歷時約8分鐘,“反對派”三大謠言,包括人群聚集、交叉感染及拭子“插半個頭”,不攻自破。
謠言一:人群聚集
真相:隊伍不長 人人相隔1.5米
“反對派”聲稱,香港市民到檢測中心排隊采樣,人群中或有隱形患者,容易令檢測者“中招”。香港《文匯報》兩名記者9月1日先后到東區(qū)及上環(huán)的檢測中心接受采樣,兩處的流程和情況類似。由于多數(shù)人經網(wǎng)上預約,因此檢測中心每個時段的人數(shù)不算多,較多情況是檢測者提早或遲到,使到場人數(shù)超出預期,但每個時段仍保持最多十余人等候。
檢測中心先為到場檢測者量度體溫,然后再安排體溫正常的市民到等候區(qū)排隊登記,兩名記者當時前方約有五六名市民在等候,所有人按地上貼有的黃線指示站立輪候,每人相隔1.5米。等了一兩分鐘后,記者被通知可進入檢測場地內,便按指示往登記處登記。人多時,檢測者會被安排坐在采樣區(qū)域附近的椅子輪候采樣。但因為當時場內人流不多,兩名記者都可直接到采樣區(qū)域,每個柜位均有隔板分隔檢測者。這樣的安排,能減低人群聚集傳播的風險。
謠言二:交叉感染
真相:防感染措施滴水不漏
記者在出示身份證及電話短信后,便獲發(fā)樣本收集瓶,隨即按指示到指定區(qū)域接受檢測。放眼場內,空氣非常流通,十個檢測區(qū)均設于靠墻位置,彼此相隔數(shù)米距離,而整個檢測中心內所有工作人員也都穿上全套保護衣,包括佩戴口罩、面罩及手套,采樣員每次為一名市民采樣后,都會更換新手套,交叉感染之說并不成立。
謠言三:拭子“插入半個頭”
真相:不痛稍癢
“反對派”過去以夸張手法,形容普檢計劃會把拭子插入檢測者“半個頭”作深度采樣,令市民感不適,甚至有入侵性。但記者親身經歷,同時訪問多名接受完檢測的市民均認為,過程十分簡單,醫(yī)護人員只會將拭子從鼻孔放進鼻腔一兩厘米處采集樣本,歷時短暫,并無特別不適之感,只是包括記者在內部分人或會有癢、想打噴嚏的感覺,而現(xiàn)場也備有紙巾供市民取用。至于咽喉樣本更只是平時傷風感冒醫(yī)生看喉的位置,醫(yī)護人員快速一拭便采集了樣本,幾乎沒多大感覺。全程由進入中心至離開不足10分鐘,記者覺得檢測中心內的人流較車站還要稀疏。
香港普及社區(qū)檢測計劃9月1日正式展開,香港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表示,所有檢測中心均運作暢順,已預約人士的出席率超過九成,全日有12.6萬人接受檢測采樣。為便利市民,截至昨午4時,有8000人未經預約登記,直接到檢測中心安排采樣。另外截至1日晚8時,已有67.4萬人預約接受檢測,有32間檢測中心未來7天的預約名額爆滿,特區(qū)政府將加大有關中心的名額,之前沒有約到的市民可上網(wǎng)預約有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