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南山在一次采訪中表示,35歲之前的他庸庸碌碌、一事無成,甚至受到了優(yōu)秀的父親的嫌棄,而父親那句“35歲,真可怕”的嘆息,才激起了他奮發(fā)的決心和勇氣。
鐘南山35歲被父親的嘆息敲醒:35歲以后干什么?是值得我們思考的事!
人到中年,浮浮沉沉已過半生,余生要懂得這三件事。
01
孝順,是做人的美德。
孔子曰:“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
中國青年網(wǎng)曾經(jīng)報道過一篇名為《六個子女贍養(yǎng)不起一個父親?》的文章,說的是重慶綦江一名84歲的老人含辛茹苦把6個子女養(yǎng)大成人、成家,自己卻老了。
本以為多子必多福,誰曾想到,春節(jié)不但不能和子女團(tuán)圓,還要睡樓道。
因?yàn)樽优g的分歧,老人只好在小女兒家門口樓道上睡了四天三晚。
這讓我想起了深圳那位打父親的公務(wù)員廖天野。
年近六旬的老父老母,從湖南郴州老家來深圳幫他帶孩子,竟被他辱罵和毆打,母親被其多次甩耳光,被其斥罵為“豬”、“老家伙怎么不撞車去死”。
這名毆母咬父的兒子,居然還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北京大學(xué)碩士研究生。
做人憑良心,做事盡本分。
孝順是一個人的本分,本分丟掉,就只剩下缺德了。